详细介绍














移动式作物生长监测仪产品用途:
该仪器主要用于草地、农田、湿地、林地等野外数据采样调查,使用方便快捷,精准获取高分辨率的RGB影像以及红光光谱、近红外光谱影像数据,自动计算植被覆盖度FVC,NDVI,LAI冠层等植被指数
移动式作物生长监测仪技术参数:
1. RGB传感器:CMOS 型,标准 RGB 真彩色图像输出,500 万像素,视场角 80°
2. 冠层传感器: CMOS 型,标准 RGB 真彩色图像输出,500 万像素,视场角 180°
3. 红外传感器: 800万像素,视场角80°,感应波段:红光650nm,近红外850nm(半高波宽10nm)
4. 角度传感器: 翻滚角度:0~360°,俯仰角:0~90°;支持传感器角度信息叠加到图像顶部。
5. 图像调节: 支持曝光,饱和度、白平衡、色调、对比、亮度、增益等调节,支持图像自定义裁剪。可一键复位
6. 支持点选位置或框选区域的光谱影像数据进行查看具体数值,可直观呈现目标点位/区域的数据特征值
7. 屏幕显示: 8寸700nit户外高亮触摸显示屏
8. 电源: 5550mAh可充电锂电池,满足持续工作约7小时
9. 终端配置: 16G运行内存, 256G存储;支持GPS、北斗定位;支持4G网络,蓝牙,WIFI。
10. 软件系统: Android12系统。
11. 整体规格: 重量3KG,整体长度约140cm
12. 工作环境: 工作温度:-20 ℃~60 ℃ ; 工作湿度:0%~95% RH(无凝结)
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 多光谱植被覆盖度测量仪系统功能:
NDVI:
1. 检测项目: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、覆盖度FVC、比值植被指数RVI、差异植被指数DVI、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、 红边叶绿素植被指数RECI、改良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、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、绿度色彩指数GCC、相对红度指数RCC、相对蓝度指数BCC
2. FVC算法:支持4种植被覆盖度算法,可生成黑白二色图和彩色对比图
3. 可实时反馈图像传感器的俯仰角、翻滚角和方位角,当前经纬度
4. 支持调整图像的曝光,饱和度,白平衡,对比,亮度,增益等调节,支持图片自定义裁剪
冠层:
1. 支持从冠层下方向上方及冠层上方向下方的两种图像捕捉方式
2. 可测量冠层叶面积指数(LAI)、叶片平均倾角(MTA)、聚集指数1(ACF)、聚集指数2(ACF)、树冠开阔度(DIFN)、天空散射光透过率、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植物冠层直射辐射透过率(间隙率 透光率)、不同太阳高度角下冠层的消光系数、叶面积密度的方位分布(不透光率)
3. 测量范围:天顶角由0°~90°(180°鱼眼镜头)可分割成十个区域,方位角360°亦可分割成十个区域。
4.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任意定义图像分析区域(天顶角可分10区,方位角可分10区)。
5. 可屏蔽不合理冠层部分:对不同方向的冠层进行区域性分析时,可以任意屏蔽地物景象和不合理的冠层部分(如缺株、边行问题等)。
6. 自动化阈值调节,避免主观设置阈值导致增大误差。
7. 实时显示GPS卫星定位经纬度,明确当前检测位置。
多光谱NDVI检测仪 非接触NDVI测量仪其他功能:
1. 附带肩带和肘托,符合人体工程学,使用便捷省力。
2. 数据导出:支持导出计算结果EXCEL,原图,结果图,伪彩图数据到U盘。
3. 管理员密码,可设置管理员密码,防止误操作,保护数据安全。
4. 自定义统计:可自定义选择某个指数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,可自由选择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,支持柱状图或折线图形式,直观查看数据走向。
5. 本地存储:提供240GB的大容量存储空间,可保存超过720天的历史数据与图像,且支持通过U盘导出
6. 云平台: 支持数据通过4G无线传输上传至云端农业数据中心,用户可通过专用账号访问实时数据,并能以表格形式下载
7. 内置中英文双语显示,一键切换。
当科技的触角深入广袤的田野,传统农业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。在这场变革中,便携式多光谱植被指数与冠层分析仪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,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逐步演变为田间地头的实用工具,成为连接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。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观察植物的方式,更重塑了现代农业的管理逻辑。
这类设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户外作业的复杂性。其外壳通常采用防水、防尘、抗紫外线的工程材料,能够在高温、高湿、多尘的环境中稳定运行。为了适应不同作物的高度与种植模式,仪器的测量角度和高度可灵活调节,部分型号甚至配备了可伸缩的支撑杆,方便操作者对高秆作物进行冠层扫描。在电源设计上,大容量锂电池的普及使得单次充电可支持连续数小时的野外作业,摆脱了对固定电源的依赖,极大提升了设备的机动性与实用性。
在数据采集过程中,植被冠层多光谱分析仪展现出较高的时间分辨率。与卫星遥感动辄数天甚至数周的重访周期相比,这类地面设备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对一片试验田的全面扫描,捕捉到作物生长的瞬时变化。这种高频次的监测能力对于研究作物对环境胁迫(如干旱、霜冻、盐碱)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。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连续的光谱数据,精确追踪植物生理状态的动态演变过程,从而揭示生长规律,优化栽培管理措施。例如,在育种试验中,通过定期使用多光谱分析仪对不同品系的作物进行表型评估,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抗逆性或高产潜力的基因型,显著加速育种进程。
此外,植被冠层多光谱分析仪在生态监测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在森林、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中,研究人员利用该设备评估植被覆盖度、生物量积累以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。通过长期定点监测,可以获取植被季节性变化的详细光谱特征,为气候变化研究、碳汇估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在一些生态修复项目中,该仪器被用于跟踪植被恢复效果,客观评价治理措施的有效性,为生态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。
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,设备的易用性成为研发重点。如今的多光谱分析仪普遍配备直观的触摸屏界面,操作步骤简化,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短暂培训也能熟练使用。配套的软件平台不仅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,还能生成标准化的报告模板,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归档与成果展示。一些厂商还推出了云端数据管理服务,用户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服务器,实现多地点、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分析,促进了农业科研与生产的信息化进程。
从最初的科研探索工具,到如今广泛应用于农业、林业、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实用装备,植被冠层多光谱分析仪的每一次技术迭代,都伴随着其在田野中足迹的延伸。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,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。在未来,随着传感器技术、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持续突破,这类设备必将以更加智能、高效、普惠的姿态,服务于全球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宏伟目标。
产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