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

17861215696

当前位置:首页   >  产品中心  >  植物生理检测仪  >  多光谱NDVI检测仪  >  IN-NDVI多光谱NDVI检测仪

多光谱NDVI检测仪

简要描述:多光谱NDVI检测仪器主要用于草地、农田、湿地、林地等野外数据采样调查,使用方便快捷,精准获取高分辨率的RGB影像以及红光光谱、近红外光谱影像数据,自动计算植被覆盖度FVC,NDVI,LAI冠层等植被指数。

  • 产品型号:IN-NDVI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10-17
  • 访  问  量:29

详细介绍

多光谱NDVI检测仪产品用途:

该仪器主要用于草地、农田、湿地、林地等野外数据采样调查,使用方便快捷,精准获取高分辨率的RGB影像以及红光光谱、近红外光谱影像数据,自动计算植被覆盖度FVC,NDVI,LAI冠层等植被指数

多光谱NDVI检测仪技术参数:

1. RGB传感器:CMOS 型,标准 RGB 真彩色图像输出,500 万像素,视场角 80°

2. 冠层传感器: CMOS 型,标准 RGB 真彩色图像输出,500 万像素,视场角 180°

3. 红外传感器: 800万像素,视场角80°,感应波段:红光650nm,近红外850nm(半高波宽10nm)

4. 角度传感器: 翻滚角度:0~360°,俯仰角:0~90°;支持传感器角度信息叠加到图像顶部。

5. 图像调节: 支持曝光,饱和度、白平衡、色调、对比、亮度、增益等调节,支持图像自定义裁剪。可一键复位

6. 支持点选位置或框选区域的光谱影像数据进行查看具体数值,可直观呈现目标点位/区域的数据特征值

7. 屏幕显示: 8寸700nit户外高亮触摸显示屏

8. 电源: 5550mAh可充电锂电池,满足持续工作约7小时

9. 终端配置: 16G运行内存, 256G存储;支持GPS、北斗定位;支持4G网络,蓝牙,WIFI。

10. 软件系统: Android12系统。

11. 整体规格: 重量3KG,整体长度约140cm

12. 工作环境: 工作温度:-20 ℃~60 ℃ ; 工作湿度:0%~95% RH(无凝结)

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系统功能:

NDVI:

1. 检测项目: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、覆盖度FVC、比值植被指数RVI、差异植被指数DVI、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、 红边叶绿素植被指数RECI、改良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、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、绿度色彩指数GCC、相对红度指数RCC、相对蓝度指数BCC

2. FVC算法:支持4种植被覆盖度算法,可生成黑白二色图和彩色对比图

3. 可实时反馈图像传感器的俯仰角、翻滚角和方位角,当前经纬度

4. 支持调整图像的曝光,饱和度,白平衡,对比,亮度,增益等调节,支持图片自定义裁剪

冠层:

1. 支持从冠层下方向上方及冠层上方向下方的两种图像捕捉方式

2. 可测量冠层叶面积指数(LAI)、叶片平均倾角(MTA)、聚集指数1(ACF)、聚集指数2(ACF)、树冠开阔度(DIFN)、天空散射光透过率、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植物冠层直射辐射透过率(间隙率 透光率)、不同太阳高度角下冠层的消光系数、叶面积密度的方位分布(不透光率)

3. 测量范围:天顶角由0°~90°(180°鱼眼镜头)可分割成十个区域,方位角360°亦可分割成十个区域。

4.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任意定义图像分析区域(天顶角可分10区,方位角可分10区)。

5. 可屏蔽不合理冠层部分:对不同方向的冠层进行区域性分析时,可以任意屏蔽地物景象和不合理的冠层部分(如缺株、边行问题等)。

6. 自动化阈值调节,避免主观设置阈值导致增大误差。

7. 实时显示GPS卫星定位经纬度,明确当前检测位置。

非接触NDVI测量仪其他功能:

1. 附带肩带和肘托,符合人体工程学,使用便捷省力。

2. 数据导出:支持导出计算结果EXCEL,原图,结果图,伪彩图数据到U盘。

3. 管理员密码,可设置管理员密码,防止误操作,保护数据安全。

4. 自定义统计:可自定义选择某个指数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,可自由选择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,支持柱状图或折线图形式,直观查看数据走向。

5. 本地存储:提供240GB的大容量存储空间,可保存超过720天的历史数据与图像,且支持通过U盘导出

6. 云平台: 支持数据通过4G无线传输上传至云端农业数据中心,用户可通过专用账号访问实时数据,并能以表格形式下载

7. 内置中英文双语显示,一键切换

现代植被冠层多光谱分析仪,其形态已远非传统笨重仪器的模样。它更像是一位轻盈的“空中信使"或是一位静默的“地面守望者"。常见的设备被设计成便携式手持探头,顶端排列着数个精密的光学传感器,能够同时捕捉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微弱信号。这些探头常被架设在可调节高度的伸缩杆上,方便研究人员在不同冠层高度进行剖面测量。更为先进的系统则与无人机平台深度集成,搭载于飞行器下方,如同为飞行器装上了“复眼"。无人机在预设航线上平稳飞行,多光谱相机以固定的间隔连续拍摄,将整片林地或农田的冠层信息以网格化的形式完整记录下来。这种机动性与覆盖能力的结合,改变了传统地面调查的局限,让大范围、高频率的植被监测成为可能。

设备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对光谱的“精微捕捉"。它并非简单地记录“绿色"的深浅,而是将反射回的光线分解为数个狭窄的波段——从蓝光、绿光、红光到近红外,每一个波段都承载着植物生理状态的独特密码。仪器内部的高灵敏度探测器,如同无数个微型光子收集器,能够精确量化每个波段的反射能量。这种量化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,确保了数据的时效性与一致性。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,仪器在每次作业前都需进行严格的辐射定标,通常使用标准反射率板在相同光照条件下进行校准,以消除大气条件、太阳角度和传感器自身漂移带来的误差。这一系列严谨的流程,确保了从田间地头采集到的数据,具备了可比较、可追溯的科学价值。

在实际的野外工作中,多光谱分析仪的使用场景充满了动态与挑战。清晨,当薄雾尚未散尽,科研人员已携带设备进入林区。他们需要在露水蒸发前完成关键测量,因为叶片上的水珠会显著影响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。操作者手持探头,在样方内沿着既定路线行走,探头持续向下扫描,记录着冠层下方的光谱数据。每一次触发,都是一次对植物“健康快照"的捕捉。而在另一片区域,无人机轰鸣升空,按照规划的航线自主飞行。地面上的操作员通过平板电脑实时监控飞行状态和图像质量,确保每一张影像都清晰、无重影。遇到突发的阵风或云层快速移动,他们需要立即调整飞行计划或暂停作业,以保障数据的纯净度。这些看似琐碎的操作细节,恰恰是获取高质量数据不可少的环节。

当海量的光谱数据被带回实验室,真正的“解码"工作才刚刚开始。原始的数字信号经过专业的软件处理,首先被拼接成完整的冠层影像图。在这些图像上,不同的颜色不再代表肉眼所见的绿意浓淡,而是对应着特定的光谱指数,直观地揭示出植被的活力差异。研究人员可以圈定特定区域,分析其光谱特征的时间序列变化,追踪病虫害的蔓延轨迹,或是评估施肥、灌溉等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。数据甚至可以被导入地理信息系统,与土壤、地形、气象等多源信息叠加分析,构建出更为立体的生态模型。多光谱分析仪采集的数据,就这样从一个个孤立的数字,演变为支撑科学决策的关键证据链。

多光谱植被覆盖度测量仪,已然成为现代生态学、农林科学乃至环境监测领域不可少的“感官延伸"。它让我们得以超越视觉的局限,倾听植物以光为语言的无声诉说。每一次测量,都是对自然复杂性的一次深刻致敬。随着传感器技术、人工智能算法与无人平台的持续融合,这双“多光谱之眼"必将看得更远、更深,为守护地球的绿色基底提供更为坚实的认知基石。

产品咨询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  • 验证码:

    请输入计算结果(填写阿拉伯数字),如:三加四=7